星期三, 7月 08, 2015

聆聽管中閔博士“抗日與華僑”演講後感

聆聽管中閔博士抗日與華僑演講後感



我欣賞士大夫的狂狷,而對一個經濟學家探究不是本行鑽研的抗日歷史演說,更讓我覺得內容必定獨樹一格。也許,話題有關政治,讓人裹足不前。但身爲華僑,感激僑界能安排這個難得的座談,讓來自故鄉的學者,陳述一段雖然沉重但是光榮的往事,還沒開始,我的腦海已經滿是青天白日的飛機,對準白底紅心目標,猛烈轟炸的畫面。

我尤其好奇的,是媒體的傳說。

心裏當然明白,狂狷與輕篾,相隔不遠。或許,這個號稱管爺,曾經做過官的演說者,是擡起下巴,眯着眼,口齒故意不清楚的說話。那,哼哼,也好!我幻想,就衝着下巴,我舉雙手發問,考他八路軍的飛機,當年在哪個飛機場起降,跟日本打仗?

演講開始十分鐘不到,深深覺得,我錯了!

管博士展示的資料,日本軍隊,才一年多,控制東北,跨過盧溝橋,挺進上海,屠殺南京城。戰死的國軍,無辜傷亡的人民,不計其數!這時候的觀衆,跟管博士一起,是眉頭緊蹙的。他感慨的,其實盡是聽衆心頭湧起的唉!

我身體往椅子後背靠,透過眼鏡,看到在臺上演說的,是一個形象清楚,態度從容,口齒清晰,思考周密的學者。傳說中的爺們形象,隱隱約約在他對他深刻瞭解研究知識的掌握與把握,從言辭舉止裏,不時地展露。那就像,比方,一個學過功夫的小夥子,面對如同管博士一般,也會功夫的爺們,使勁揮拳耍劍,而他總是眉尖輕鎖,毫不在乎的不露聲色,始終不動也不發一語的,站着不晃的一個:爺們。這時如果小夥子不服氣忽然對他出拳,下一刻,可能就是小夥子捱揍而昏厥倒地。這個能掌握,有把握的跩樣,在管爺演說的談吐挪動間不時的顯現。

我聽着演說,低頭回想歷史,我深思,面對嚴肅冀求奴役中國,野心勃勃的日本軍國主義,那個時代中華土地上有的,就是廣大的空間與淳樸無爭,可憐的無數百姓,還有可敬的軍人,可惡的漢奸,可恨的政客。稍稍讀過當時歷史的人都懂,徒手寸鐵抵抗炮火,炸彈,武士刀,而染血的畫面,根本不難想像,可是腦海裏的青天白日,依然在淚水國歌聲中,堅強的徐徐升起。

還是歷史,抗日的時代,雖然距今不到一百年,在不同的地方讀它,卻像看了武松打虎的水滸傳,才剛過癮叫好,換把桌椅,又接着讀英勇掃除梁山盜匪的蕩寇志。都是歷史?

我坐定了,透過眼鏡,再看到管博士列出藍紅相間,抗日英雄的名字。我明白了管博士的努力。他或許...不,應該,是不滿歷史對這些捐軀的烈士,極不清楚的記錄。那些現在站在紅藍綠的角度,吶喊功德,譏諷過失的用詞,應該全部丟過腦後。歷史的記錄,血淋淋的映在華夏子民的眼前,法西斯的侵略主義,是不能墳滅的教訓。他要大聲,清楚的記錄,捕捉歷史書記錄的缺頁,更正訛誤。

在腦海激盪,回顧歷史的激烈掌聲中,管博士努力的說完了歷史。他清楚的態度,深深掩映在所有聆聽他演說的人的眼角。散場的餘韻,讓我幾乎忘了打開回家的車燈。

歷史是一面明鏡。這,我們都清楚。

瞭解歷史又清楚來龍去脈的專家學者,其實已經看到了未來,而他們選擇停留下來記錄點滴,是給現在不清醒的人們,一個當頭棒喝。這是管爺!


你我都知道,也有瞭解歷史又清楚來龍去脈的專家學者,當然也看到了未來,而此時此刻他們在人羣中,就選擇沉默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