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二, 4月 09, 2024

白頭髮

很久以前,在鏡子裏面看到自己,定睛一瞧,頭上冒出稀疏的幾根白髮,當下自我解嘲地苦澀一笑。從那時之後就漸漸的漫不在意,雖然多了起來,因爲經常的瞥見自己,不覺得頭髮變化很大。直到一天爸爸眼睛一怔,然後憂心注視著我頭上的白頭髮,我才低下頭,默默承認,光陰在我身上,已經染了一層歲月的風霜.


出門在外,結識朋友同事,心底完全明白,老友忽然見到我,眨眨眼之後的假裝若無其事,是他們關心的捂住驚訝,剎那間忍着,心裏告訴他們自己,不要讓我覺得我已經是個難堪的老頭兒了。倒是女生朋友,多半會在輕鬆的話題當中,好意慫恿的說:哎呀,你頭髮去染一下唄,這樣看上去,至少會年輕個十歲,也精神多了!

起初,我唯唯諾諾的點頭答應,反正對他們的好意,自己趕快先找個臺階下了。但是轉身一想,我真的有需要打扮的比實際年齡年輕嗎? 年輕之後就比較帥氣有精神了嗎?...? 難道我沒有年輕過?比現在年輕至少十歲的時候,這些好朋友,怎麽沒聼他們稱贊我年輕又有精神? 偏要等我老了,不自然的修飾自己之後,才會獲得贊美呢?

我不是那麽食古不化的一直硬是不願意把頭髮染黑。而是逐漸發覺,頂著白髮的時候,體會了許許多多好處。第一,先決條件是:絕對不能行動遲緩,身體僵硬,更不能彎腰駝背。說話要清楚有神,眼光明亮。衣着乾淨,沒有隔夜的體味。走路輕盈不拖着腳步,笑容要在眉間齒間。眼睛即使看不清楚,提起眼鏡上下挪移的時候,不要眯着眼,對着字句自言自語,甚至要不得的長噓短嘆。

還有一個說服自己必須調整的心態。誰說白頭髮就代表老?少年白的人比比皆是。難道他們就該爲自己的老成隱沒在人羣之中?何況我的白頭髮還依舊挺立在智慧頭型的表面,呈波浪分布,不乾涸,不污濁。雖然烏黑的頭髮是一種年輕的情,但是灰白絕對不失成長的溫度。

在有教育的人羣中出現,頭髮灰白其實是會得到尊敬的,反而會激起自豪。有禮貌的年輕人會讓位子,服務生會主動端水,甚至問要不要熱的?是聽衆會引起注意,是主講會讓人感覺有穩重的實質經驗。白髮戴眼鏡的年長者,說話溫和持平的態度,是不會招惹挑剔的質問的。聽衆反而會原諒記不清楚的數目年份,比起滔滔不絕的黑髮青壯年,自然少了許多挑戰意味的質詢。

那白頭髮老人在無知的市井裏呢?我發覺,裝傻,聽不到,聽不懂,看不清楚,真的或是假的不會操作,即使面對無理不耐的對待,遭遇的責難,可能的對撞危險,比肌肉結實的少壯漢子,硬着拳頭不讓人的態度,絕對少。頂多碎碎叨叨不耐煩的被快快打發走,那麼趁早離開那樣不友善的環境,也得有自知之明,自求多福,識時務的避開危險。

我知道反駁的話接着來了,白頭髮怎麼能吸引年輕的異性?
我倒有個歪理和正理。歪理是這樣的:你搔搔腦袋想想,這世界上有戀童癖的怪人吧?有喜歡胖的,禿頭的,水桶肚子的,曉得“逐臭之夫”嗎?那白頭髮老人未必沒有人喜歡。到此恕我不再多辯。正理呢?就是真正喜愛一個人的時候,即使知道有缺點也愛到底,何況白頭髮怎麼是缺點?加分還不一定呢!

活到老,夠老,是一種福份。大可不必怨懟如蘇軾所說的:“哀人生之須臾,羨長江之無窮”,因爲你我皆知,生命不可能永遠。今天時代的進步,八十歲還不見老,比起古人,諸葛亮活到53歲,王羲之59李白61,秦始皇才50,唐太宗51。西方莎士比亞52,達爾文則73。今天,我們周遭七十多歲的朋友還印象鮮明的活蹦亂跳,到處旅遊,享受人生,白頭髮何怪之有?快樂適意才是人生要追求的,但強求在外表上贏得虛有的稱許,何止頭頂上白髮需要掩飾而已?

已經覺得白頭髮是一種標記。我祈禱身心都健康,樂觀達觀做人做事。年齡跟財富一樣,都是一堆數字。我完全遺傳父母的基因,我幻想,我希望,我白頭髮再也不長的時候,在天上與父母重聚。那時候,再也沒有白頭髮了,我是個黃毛孩兒,他們永遠是關懷慈愛的爸媽。那活着的我,今天的白頭髮,長吧!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