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印象
從加州矽谷,經過舊金山,在臺北稍事停留,到了這個總覺得好像很熟悉的城市-香港,機場的中英夾雜的標語,地鐵的站名,我在時差的恍惚中,懷疑上海灘,賭神,楚留香是怎麼在這裡拍成的?我覺得一進入城市的高聳大樓間,絲毫沒有“彈丸之地”的感覺。連上下手扶梯都非常快速的運行,匆匆的行人,光鮮亮麗的衣著,我期待巧遇周潤發,鐘楚紅的機會,應該是非常不大。
一直告訴我不能用比較的心情看香港。都似乎太熟悉了!太多東方的面孔,在海港邊,在電梯間,就像是回到了舊金山華埠。可是又不同的,人們的穿著就是比較時髦,我身上的矽谷工程師寬大牛仔褲的打扮,沒有修剪的灰頭髮加上鬍子渣,混到搬運蔬菜水果的工人當中,是不會被分出來的。無怪乎第二天晚上剪了個頭髮,覺得稍冷換上皮夾克,嘿!問路用了加州美語,被不少原本不正眼看我的人,多看了一眼。我真後悔沒把緊身的衣服,會反光的墨鏡,還有敞亮的皮鞋穿來了。
若要比,真比,香港人還真有個性!大喇喇的正體字招牌,上面刻著深邃功力的書法。我行我素的粵,英語夾雜。真是好吃的路邊攤,穿再辣再靚也要排隊半小時才能喝到茶。我想到這裡是香港,過去被稱作“鐵幕”冷冷的對岸,還有曾經被英國殖民的歷史。一比,我對臺灣老一輩說日語,穿木屐,招牌寫東洋,西洋大字的腦海印象,在心裏不禁對香港人竪起大拇指。
不說吃是不行的,要排隊的,一定對味!茶,點心,燒賣。煎麵,雞湯,牛尾,哇哇哇!哎呀,真是極爲爽口。從吃,看的到淳樸東方人的精神能幹,也看的到大口啃,典雅吃,咕嚕喝,啪啦咬的勁道。這裡的人是懂得用吃生活的。什麽賣錢?當然係吃的咯!
走路是一個不習慣,好像香港是個左撇子的天下。不是我不愛運動,是靠右邊走太習慣了。出了地鐵要囘去旅館,怎麽迎面來的都是人,後面都莫有人跟著走?然後我就在所有看我奇怪的眼光中,走到了
-
入口!嘿嘿,也奇,來了計程車,怎麽沒司機?哦,原來他坐在另外一邊開車咧!
我心裏不怎麽舒坦的,是我開口自然說國語,換來一個我以為也是說國語的老先生,“聼不懂”的表情。又當然我及時領悟的一刻,正想試試我只會說的幾句廣東話,他居然開口說英文!我茫然的尋找路名的時候,迎面來個金髮白人,親切像似鄰里的老伯一樣,告訴我前面左轉的小巷子樓上,就會看到我想要去的筆墨坊。而我剛走上樓,咦?我怎麽還在一樓?再上去,才是二樓?!
很可惜的香港藍天,在滿目高聳的鋼筋水泥閃爍燈光裏擠了點白雲。必須要跨過人群,走到海邊,才聞的到一點自然的芬芳。我想起了台東,我回憶起了黃石。香港人,在夾縫中,在歐亞交縱中,斜視強國人的斜視。我分不清愛祖國的血緣親情,和自由豪放的西式熱情,在這個土地的路上,車上,桌上,散發交錯的迷情光環。
在香港沒有對錯,好好享受吃,努力賺,吃飽賺足了,買個車,房,樓。去一趟台東飆單車,買張機票遊黃石吧!想香港這些,我還真羡慕。
有機會再回香港,我一定再去排隊,喝個好粥,自己拿個燒賣,反正看到的,還是漢字,英文呢,簡單說,嘛通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