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日, 1月 12, 2014

過門淺入-談書法


過門淺入-談書法

   求學問教,都有一個學習的過程.學寫書法也不例外,這是追求文字美的境界,識字認字是一個教育的認知,而寫出帶有美感的書法,我認為不外乎興趣與努力,加上些許天分,才會達到滿意的境界.

   看球賽的人,遠比上場打球的人多得多.沒有運動細胞,也能評得出運動比賽的好壞.聽歌,美術,也都一樣.這當中有許多小細節,從另外多個角度欣賞討論,往往會得到學習過程中發現不到的心得.

   過門,是一個學習的里程.我用另外一個方法談”,這兩個字,因為書法當中,過與門的筆法,吸引我的程度,大過其他的字.這好像是虛晃一招,,這個漢字,重點在部首”(”),”就是一個部首.這兩字的寫法,在書法的文獻上,充滿趣味.

   學習,如果照老師的說法,大家只有一種方法來寫,不能說這是不對.而是習字的認知,老師必須用統一的方法開導.而美學是沒有標準的,也當然見仁見智.所以比較孰優孰劣,如同運動競技般論贏輸,不是正當的欣賞,也不是我想表達的.

   先看這兩個印刷字:



   這些字形,易懂易認,拿它們來學寫,也不失一種良方.

   再看書法大全裡蒐集古帖的紀錄,不難發現,方法,字體,尤其是行書,草書,在文章中的嵌入,紙端,甚至心情,都可以不一樣.這些拿捏,每個人都不同,沒有一定的規律,表現的美感也不同:




   先談”,多半是起筆,當然涵蓋了字如”,””,””,還有類似的""等等.楷書裡講究平行垂直,規矩一橫一豎.但是在行草,卻顯得規矩中帶著誇張,以下是我認為非常有趣味的幾種寫法:







 
 


   怎麼寫來的?我不能替他們回答.在什麼地方應該怎麼寫?我也沒有一定的答案.當然我希望我知道.

   過的辶字,楷書求圓潤正確,擴展一定,但在行草,尤其在李超哉與祝允明的狂草裡,奔放開朗,顯得更有趣.請看:













 

   這些字顯得恣意狂妄,下筆迅疾,性格曠達.收尾精彩,我認為這是文字的推向美,沒有一定的應用格局,而是一種書寫的境界.

   希望我這個簡短的拋磚引玉,能夠引起同好更多的欣賞與討論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