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三, 12月 04, 2013

談瘦金體與宋徽宗


 
談瘦金體與宋徽宗

悟已往之不諫,知來者之可追。從來文人俠客,為文吟詩賦詞。浩瀚山川,卻有悲歡離合。安逸往昔,難為烽火流浪。一輪曉月,星垂平野闊;浪濤波瀾,月湧大江流。當悲不可抑時分,風蕭蕭兮易水寒;而樂不可支之際,雲想衣裳花想容。壯闊胸懷的才華展露,卻慨嘆寄蜉蝣與天地,渺滄海之一粟。歡樂昇平的飲酒歌舞,又茫迎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。

感懷是詩詞文的起因,固有激昂,艷麗,思念的情愫,內容成分,不足以用科學計量。

我認為,幾千年歷史裡,唯一的不同者,是宋徽宗趙佶的詩詞字畫。書法界裡所謂的瘦金體,就是宋徽宗的代表,皇帝天子的真跡,歷史藝術價值不可以斗量計,但是,背後的蘊含故事,絢麗之後的悲悽,從秀雅的瘦金體裡卻看不到!

趙佶吸精吐華的天賦,是其他皇帝天子身上沒有的。唐太宗李世民雖然酷愛書法,私藏王羲之的字,可是歷史上,他的造詣,卻是從玄武門血韌親兄弟,登基為王之後,才顯現的文質。真正能與宋徽宗堪差比擬的,是乾隆。這兩位天子的字有共同的豔,而不具霸氣。

瘦金體,立似竹節,充滿自負,撇與彎,輕鬆自然。行筆顯得瀟灑。在轉彎的角上,頓足有勁。而彎又帶著穩重的大弧度,這是寫書法的人,執筆的自信。字尾結束的頓點之處,宋徽宗落筆輕巧不馬虎,運氣自然地縮集墨力。平常人在字尾處,常會容易吸納吐氣不均勻而添粗或纖細了字形。這充分顯現宋徽宗的把握拿捏,不但眼到手到,平常的練習加上天份,造就了他上乘的書法功夫。

然而因為細瘦而造成的豔,即便武夫也都能略窺一般,怒吼吆喝便可摧擊他的個性。宋徽宗自負在宮中,自信為天子。允文不允武的命運是註定殘酷的。華夏歷史證明,君王必先刀槍立定天下,之後用倫理教誨百姓,再不時長征番禺,宣示國立,贏得民心,才能長久治國。後來的康熙懂得,所以掌握了六十年。可惜,宋徽宗能文不能武,因此,全部反過來了!

藝術是溫和的。在野蠻無序的時代,只有聰明的武夫眼裡清楚,那些藝術名品,其實不必流血就唾手可得。在普世當中,鼓勵造化藝術,才會堆疊名望,更能傳留後世,逐而累積文明財富。後來的乾隆知道,收藏藝術在三希堂,又編纂四庫全書。可惜宋徽宗,能書畫,卻終被武士欺侮,使得怒髮衝冠的岳飛,視靖康之難為民族深仇大恨,立志雪恥救國。

宋徽宗後來被金人欺凌俘虜,北宋因此而滅亡。趙氏皇家男女,坦胸赤背,披羊皮,跪拜金太祖廟,宋徽宗被金王貶封為昏德公。但是悲劇並沒有結束。岳飛縱使能八千里路雲和月,也敵不過朝廷的政治殘殺,喘延的南宋並不長久。更強悍的蒙古不久滅了金國,乘勝南下,統治中原,建立元朝。

也許金人不齒瘦金體,元朝的蒙古人,明朝的朱元璋,都不視藝術為瑰寶,也因此宋徽宗的字畫終能在世間保存。如果唐太宗生在後,同為天子,他會視瘦金體為至寶收藏?當然這是荒唐的假設。

藝術的光華,在文明的智化世界,才甘甜。也只有在文明的競逐當中,出現多樣的人才,藝術才會流傳到更文明的後世。宋徽宗,生在皇室,能有如此天才,也只有在今天的文明當中,我們能體會欣賞他獨有的造詣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拿起毛筆,醉心毫墨揮攬之餘,練習古文書帖,我從來不曾試過瘦金體。因為,我非天子皇室,也不存艷麗心境,真正難讓我揮筆的是,腦海裡宋徽宗的悲劇歷史。握筆臨寫瘦金體,我不忍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