閒聊廁所的設施
有一個朋友認識的風水先生,跟我的想法不一樣。他認為居家的廁所門要保持關閉,意思是家裡維持貯存黃金窟穴的地方,平常就得隱避諱光。
其實我的道理也說的通,是藏黃金的地方不錯。就是要存的時候,防止口鼻耳目的傳達,所以門才需要關上。還有一個我認為重要的訊號,就是廁所的門,開著,表示可以存黃金。關上,就表示有家人在裡面盤點。這種簡單的零與一的數位觀念,一點也不妨礙風水。
廁所裡面能眝藏些什麼?還是要重申,我是所有人類一半裡面的一個男生,我只知道男生廁所裡的設施。另外一半的廁所裡面,我不能因為藉口閒聊,就不顧情理法,去一探究竟。我想即使女生看到這篇我寫男生廁所的閒聊文章,也會點頭同意。
台灣大小地方,服兵役的時候,上過,用過,借過,洗過的廁所,不計其數。除非是大自然的設施,一般廁所絕對少不了有個櫃子,裡面放的不外乎是貯藏的衛生紙,清潔器皿,手套,抹布。櫃子外面躺個掃帚,拖把,水管,垃圾袋。不同的地點,好比說餐廳的廁所,可能就可以看到成袋的免洗紙巾,茶包,也說不定還供奉個土地公,關雲長。至於觀世音?應該不會在男廁吧?
又好比戶政事務所,裡面也可能塞一些還沒用的空白紀錄紙,統計報表,外面同事會說,去上廁所順便帶一點空白的紙回去。美術館,裡面也許有用過,沒人洗的畫筆,畫紙,畫架。電影院,裡面可能有菸頭,撕掉的電影票,幾十年前的海報…
記憶中,最棒的廁所,在日本。不必我形容,想像中日本的廁所,都一定潔淨,雖然小小的有點擠,可是明亮又緊閉…實在很有安全感。
不是奇怪,而是覺得老美的居家廁所,似乎多了一種花香。掃鼻倒是其次,那種香味不可能去除什麼污濁,相乘相加的效果,我個人覺得比較多。
全都是聽來的。在學校的時候,有個好朋友,巴基斯坦來的撒拉米,人很老實,也很風趣。他身上有一股很重的味道,但是他很自覺。撒拉米有時候會跟我們聊他家鄉的風俗民情。最有趣的,就是廁所。
一般來說,他們如廁之後,清潔是用左手。在貧瘠的鄉間,缺水也缺紙,所以他們世世代代,用來“刮”乾淨手的廁所設施,是─麻繩。
撒拉米說到這裡的時候,我們已經忍住想笑很久了。他先推一把我們所有人,裝的很生氣說:“你們不要以為我身上的味道是屎!”
有人開口了:“撒拉米,是你先說的,我們從來就覺得那股味道很性感。”
所有人都大聲笑開了。
撒拉米大聲說:“有一天我有錢了!你們知道我要在廁所裡裝什麼嗎?”
“抽水馬桶啦!”
“不對!”
“水龍頭!”
撒拉米還是搖頭。
“水管!”
“哈哈,接近了!”,他終於點頭笑笑。
“到底是什麼啦?”,大家被他逼的,不知道該添什麼設備才好。
“很粗很粗的麻繩!”
撒拉米,後來終於如願拿到了─化工博士學位。
這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。我相信人類的進步,一定能讓更多的民族,生活的更現代。
不過二十多年前,我曾經在內華達州賭城的廁所裡,見到過幫人擦皮鞋的行業。那個時候,不記得水龍頭是不是自動的。現今的進步,反而在很多廁所裡,沒有洗完手,可以擦手的紙了。取而代之的,是烘手機。
所謂的進步,似乎就是不必接觸。從坐好了完畢,直接站起來,馬桶裡的水就自動開始沖。然後走到洗手臺,手伸出去,水龍頭就感應出水。然後甩一甩,走到烘手機旁,手放在吹風口下面,熱風就自動把水吹乾。再走到門口,咦?這門怎麼不自動開?
每個人回憶甜蜜的小時候,都不願意回憶那時候的廁所。潮溼,在廁所的設施裡,是不應該有的。可是水量足,尤其是用了朋友家的廁所,發現水又大又快的羨慕,想起小時候,想起自己家裡缺水的時候…滿腹說不出口的─唉…
記不得多久以前了,有一次內急,匆匆的找到了一間公共廁所。頭低下一瞧,那不是坐式,而是蹲式的設備。那個俯瞰是葫蘆型,想到就想笑的形狀,當天當時,聽到前後左右的嘩嘩出水聲,還滿令我放心的。雖然要蹲,可是彆扭的是,得把褲子脫下來哪。當然,上廁所嘛!可是更彆扭的是,也得脫鞋。這,這,這,然後呢?鞋子再穿回去蹲嗎?
當時急,所以也沒穿鞋,就穿著襪子蹲了下去。也因為肚子很不舒服,所以蹲了滿久之後,腳就麻了。左右搖擺活動一陣子,稍微好一點。當清理完畢要站起身的時候,覺得確實有點困難。
然後舉起手,用力拉了幾把沖水的繩子,暫時停止呼吸,不敢低頭看,只聽到大聲急速嘩嘩的流水,一會兒,好像沖乾淨了。小聲呼了一口氣。
回頭看地上,“咦?怎麼不見了?小褲子呢?”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