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六, 12月 31, 2011

開會

開會

        端半滿的咖啡杯,筆記本,兩種顏色的筆,帶著躊躇的眉頭,匆促但稍微遲到的步伐,坐定之前,微笑跟會議場中認識的上司點頭示意。這是我捉摸多年,體會與領教之間,鍛練出進入開會議程的....伎倆。

       
我這個小角色,數數參加過的會,看大人主持,比自己站台,多的多了。

       
最近流行略粗框的眼鏡,有一種不讓眼神相會和體會的距離感,不能用眼睛說不能開口的話。就是感覺這種因為肢體外的隨身之物,產生的距離隔離感,我即使有Laptop,我也不願意在翻開螢幕的那一剎那,和我迎面侃侃而談的演講人,構築了一道牆,所以側想即使很遠,我躲不掉的老花,在轉換螢幕和演講人焦距的抬頭低頭,會加一層容易讓人誤會的倨傲。

       
我一定用筆記本記筆記。必要時,紅藍交換,顯示我的用心註記。低頭寫字的動作,演講人的欣慰,多少傳送了他跟我的交會。再偶不經意來個台灣功夫:轉筆,嘿嘿,我曾經得過演講人,”Pretty slick!” 會心的眼神交會。

       
要得到注意,一定要適時面帶微笑點頭,還要第一個拍手鼓掌。當然,問到心坎的笨問題,我不會怕大聲問。

       
筆記本的亂,更顯得我曾經複習過別人的講詞,散會的時候,遇到交換名片的機會,塞名片進筆記本,沒有那種隨手往口袋一放的不尊重。拿著Laptop交換名片,可想而知那手忙腳亂的窘境。

       
咖啡是一定要的!不在提神而已,一個座位前面的咖啡杯,明確的告訴演講人,我奉陪!在我舉高杯腳表示飲盡的一瞬間,是我告訴演講人─ 喂,我喝完了!如果不見有結束的效果的時候,我也說明白了,我要出去加咖啡!

       
我最怕進入大公司的市場部的會,那多半充滿了各式嗆鼻的香水味,講詞加上只有他們自己才聽的懂的笑話,古希臘的人名典故,吹的滿天高的趨勢圖表。我喝咖啡的樣子,好像明天會變成他們竊竊笑點。

       
以下是我的筆記:

工程部的檢討會,一定要咖啡!劍拔弩張的時候,剛好可以端杯子出去
品管部的會,我會謙虛的把不太夠的咖啡壺,整個端進來,喝光了,下次再檢討。

有關上層訓示的會議,我絕不看手表,絕對看手機苦笑。
我站上會議台的時候,不是咖啡杯,而是礦泉水。
打磕睡是大忌,即使是比我小的咖,睡著的窘態,是所有人的笑柄。
別人問一定要說“Good question!”,自己問,可以先說:“I have a stupid question.”

       
如果能,我一定在會後發Meeting minutes。因為那是教別人做事,自己不必做的不二法門。下次開會,不必準備,就有話題了。


       
好吧,走,開會!對,先倒半杯咖啡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